出国留学是很多同学的梦想,但从拥有梦想,到实现梦想,中间还有很长的一段道路要走。如果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反反复复遇到挫折,到底应该坚持下去,还是应该半途放弃?
今天这个故事来自 Rachel,一位在美国 TOP 50 商学院就读的北京女孩。她跟我们讲述了自己如何在历时两年的备考和 gap year 后,成功使用托福®考试和 GRE® 普通考试成绩实现自己的深造梦想,让自己的未来尽在掌握。
Rachel
本科毕业于某 985 高校应用数学专业
研究生就读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金融学
“本科阶段要在国内读,但研究生阶段一定要出国读”
出国留学是我很早就有的想法,至少从高中开始,这个目标就非常明确。这也许跟我的学校有关系,我的高中在北京是不错的学校,学校国际班实力也比较强,因此我很早就接触到了一些国外的教学理念。
我非常喜欢国外学校的专业性和灵活性,感觉国外的老师非常有热情,擅长鼓励学生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。我想,这就是适合我的教育了。其实也曾考虑过读完高中直接出国,但又觉得自己年纪太小不够成熟,最后家里一致决定本科阶段还是在国内读,但是研究生一定要出国读。
“既然要去美国读研,那当然是考托福和 GRE”
决定要出国留学,那考试和申请就是必须要做的工作。出国留学标准化考试那么多,我一开始也是一头雾水。在反复咨询和比较之后,我决定使用 TOEFL+GRE 成绩来申请。选择这两个考试的原因都是一样的:相比于其它的考试,它们更可靠。
我当时的情况是将美国列为最主要的留学目的地,几乎不考虑其它国家。而托福是发源于美国的英语考试,100% 的美国学校都认可托福。而且有些学校在官网明确表示不接受托福以外的其他语言考试成绩,那我何必要冒这样的风险?
而选择 GRE 普通考试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,是因为我当时还没确定具体的读研方向,比如金融工程专业和金融学专业,一个在研究生院一个在商学院,都是我的考虑范围;GRE 普通考试是唯一能够同时申请研究生院和商学院的入学考试,考 GRE 就可以免除申请方面的后顾之忧了。
“使用 TPO 集中精力攻克弱项,将托福成绩从 80 分提高到 102 分”
我第一次考托福是裸考,只考了 80 多分,主要是想体验一下题型和实战环境。经过这次考试我也认识到自己的听力和阅读能力还不够强,而这两项正是经过反复练习可以有效提分的部分。因此,我的托福备考从最开始就集中在听力和阅读上;写作则是一直处于不太高但也不太低的状态,我就顺带着安排一些时间练习。 事实证明这种有取有舍的方式对于提升成绩很有效。
如何提高听力成绩?我使用的是最“辛苦”、但也是自己觉得最“踏实”的方法:听写 TPO 的材料。最开始听写时,听完一句话,想写下来还是磕磕绊绊的,有一些词会漏掉或者干脆听不懂。不过,我是个比较有毅力的人。尤其到了大三大四,专业课已经很少了,我有大块的时间用来复习备考,当时就是每天起床后就开始复习,听写。这份看起来很枯燥的工作,给我带来的是惊喜的效果——我后来考托福时,发现听力题的每一个词都听得清清楚楚。听力,就这样稳了。
阅读的提升则要部分归功于同期备考 GRE。我的托福和 GRE 考试是穿插着考的,单词也是同步在背。提高阅读能力,说到底就是多读。而 GRE 考试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,阅读难度自然要比托福高不少。读了大段大段研究生水平的长文长句,再回头复习托福的阅读内容,真是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。总之到了备考的后期,我的阅读部分也差不多维持在满分的水平了。
“咬定目标不放松,坚持下去,终会有收获”
搞定了听力和阅读,我的托福成绩就到了 90 多分,考了几次后在 95~99 之间徘徊。这成绩看起来似乎还可以。然而对我来说,不够。我决定要拿到 100 分以上,这样在申请时更有底气。毕竟我打算就读排名好一些的学校,总不能因为差几分而功亏一篑。
然而,现实的考验就从这里开始了。因为考了几次 90 多分,而我使用的中介又催成绩催得非常急,我的心态就变得有些不好,患得患失,又急于求成。把这种心态带到考场上,就出现“越想考好越考不好”的怪圈。当时听力和阅读已经稳定在接近满分,写作提升空间不大,我的注意力都放在口语上,然而心态不稳定,反而造成口语成绩上下波动也很大,明明可以做得到,却经常输在临场发挥。那真的是有些煎熬的一段时间,好像一个苹果吊在空中,似乎伸手就可以拿到,但手伸出去又把苹果碰远了。好在,我是个很有毅力的人。一次没考好,就再考,慢慢磨。最后我终于考出几次自己满意的成绩。算上裸考我一共考了八次托福,申请用了第七次的成绩。
把申请材料交出去,我的考验却还没有结束。实际上我在毕业那一年没有收到任何 offer。这是个令人沮丧的事实,但我不能真的就此沮丧。在 gap year 的期间,我慢慢想清楚了未来要走的路:相比起金融工程专业,我更喜欢金融学和商学院的氛围。所以在后来的申请中,我就只申了金融学并且也收到了心仪学校的 offer。
“到了国外不敢沟通什么的,不存在的”
现在我身在国外,每天被新的知识冲击着,本科那段复习备考的经历已经渐渐模糊了。但或许,过往的努力终究在我身上留下了一些痕迹。出国前我也听说过中国学生在国外不敢发言、课堂表现不出色等问题,而我的决心是:有这样的问题的人,不会是我。我非常喜欢参与课堂的讨论,也喜欢跟教授们沟通,我喜欢学校里洋溢着的活跃的学习热情。其实我并没有很鲜明地觉得自己身在外国或者每天在使用外语。我想,沟通这件事,关键在于主动。即使经历了整整两年的备考和提升,我也不敢说自己的英语表达毫无瑕疵,但我敢于表达,敢于与别人交流,这样的态度就帮助我在课堂上拥有了一席之地。相比于其它一些国家的留学生,中国学生确实太经常沉默了,我觉得这是很遗憾的事情,让老师和同学失去了了解自己的机会。希望我们中国的留学生到了国外都敢说、爱说,勇于展示我们自己的风采。
“对学弟学妹的寄语”
我的经历总结起来,大概就是毅力二字。只要肯积累,只要有恒心,你终会看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,克服种种困难和不顺,去到自己向往的校园学习。祝愿大家也在留学的道路上毅力满满!